收到美国一封心理学硕士就读的offer,和朋友聊了两句
我问他,和新闻传媒专业的课程对比起来,我应该怎么选。
如果深造新闻传媒类,以我过往工作实践和教学经验,好像更驾轻就熟,但我已经退休了,貌似实用性少了一点
但是心理学,拿到证书以后还可以执业,帮助更多的人,会不会更有价值呢?

朋友的回应是:“你好像每做一件事情,都需要有一个可以被预见、可量化的目标,才有那种有没有做到的感觉。可是,未必需要那样子吧。”
我想解释几句,继续啰嗦了我之前打算去青海玉树支教;说我开始在小红书写笔记去启发和鼓励陌生的新朋友;还讲到身边的人用理想和抱负为社会创造价值的事例
朋友的留言是:“做任何事,都以推动社会进步为第一目的,这在很多人的生活里是没有的。这种带着使命感的东西,到底是精英主义,还是从环境里的耳濡目染呢?”
我很喜欢和这个朋友聊天,有时候他说的话会让我有点痛,但是他总能从一个高维视角说出一个真相,让我看见不一样的自己,我很珍惜这样的朋友。
自省让人清醒,这一段话,又让我失眠了。
什么时候要目标感
对事业和成长相关,我必须要设定目标,以及提前规划达成目标的步骤✔️
做一名运动员演员,需要参加比赛和访问演出;
做一名记者编辑主持人,需要采访并且观点输出;
做一名商业战略设计者,需要对企业和品牌负责;
这些我曾经历的职业,共同的特点是不容有失。
所以,必须保证有清晰的目标,和能准确落地的步骤。
而我在达成目标的过程里,也是享受的。
什么时候只享受过程
对感情,我享受过程,不预设结果。喜欢就去靠近。
我知道没有人能保证一直爱着我,就像我也不能保证一直爱着谁。
小时候总想的太远,好像没有未来,就不敢有现在。
但当我理解了明天和意外不知道哪个先来到,我就换了想法,我只要当下这份稳稳的幸福,这些美好的瞬间也许就能叠加成未来。
所以,在享受过程的状态里,也是在构建美好结果
失眠过后,想清楚了,对于目标预设和享受过程,与我而言是不违和的,内心是自洽的。
哪怕有些时候,会不被理解,甚至被误解,那也没关系。
我还是希望自己能尽一份微薄心力,去帮助更多的人,去做一些自己认为有意义的事情。
用专注和爱去对待有限的人生,这是我的初心,也希望是我的结果
广告插入